1. <track id="29g50"></track>
        您好歡迎您訪問本站!
          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資訊 > 財經資訊
        【民銀研究】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持續加碼,銀行業需積極布局
        信息來源:本站  ‖  發稿作者:管理員   ‖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21日  ‖  查看7876次
        點擊看大圖

        摘 要

          “十三五”時期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取得初步成效。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在此指引下,部分銀行機構通過產品創新和品牌建設、開拓數字金融服務模式、實施專項政策支持等舉措,積極支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截至2020年末,我國全口徑涉農貸款余額超過3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超過9萬億元的金融精準扶貧貸款持續匯入,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不過,當前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仍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給金融機構服務的積極性和金融支持的可持續性形成挑戰。

         “十四五”時期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提出高質量要求。2021年2月,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面實施鄉村振興迎來新的起點!笆奈濉睍r期,為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平穩銜接,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弱項,6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監管部門先后聯合發布《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辦法》、《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突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著力點、引導創新金融產品體系、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能力、強化考核評估工作的激勵約束作用、持續完善農村基礎金融服務。
        新時期銀行業加快服務鄉村振興的主要舉措。在監管政策指引和自身下沉服務的需求下,新時期銀行業金融機構需以組織建設為保障、以重點領域和全產業鏈服務為根本、以產品和服務創新適配為利器、以科技支撐和平臺賦能為載體,全力做好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服務,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金融支撐。
        民生銀行正積極布局,著力打造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品牌。面對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深層次需求,民生銀行專設鄉村振興辦公室,圍繞“農業、農村、農民”對商業模式和特色產品進行提煉、總結、復制和推廣;聚焦鄉村振興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客群,全力推進供應鏈核心企業模式、供應鏈數據平臺服務模式、小額線上信用“農貸通”模式;加快構建“三農”數字化金融產品體系,打造開放式惠農綜合服務平臺,著力打造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品牌。


        當前,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已取得可喜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成為我國“三農”工作的重心!笆奈濉睍r期,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加快助力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弱項,高質量服務全面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成為國家戰略導向和金融機構發力重點。在此背景下,銀行業金融機構需以組織建設為保障、以重點領域和全產業鏈服務為根本、以產品和服務創新適配為利器、以科技支撐和平臺賦能為載體,全力做好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服務,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金融支撐。



        、“十三五”時期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取得初步成效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從健全金融支農組織體系、創新金融支農產品和服務、完善金融支農激勵政策等方面,引導金融機構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

        在此背景下,部分銀行機構通過產品創新和品牌建設、開拓數字金融服務模式、實施專項政策支持等舉措,積極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在產品創新方面,推出線上貸款產品、農業產業鏈貸款、農業專業合作社貸款等,將產品和服務下沉至縣域和農村,打造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品牌,打通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在數字化服務方面,建設“數字農業”綜合服務體系,運營“智慧鄉村”金融服務平臺,推動科技賦能“三農”金融;在內部配套機制方面,通過建立三農金融事業部、優化縣域網點布局、配置專屬信貸計劃、降低農戶和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實行FTP定價優惠等優化配套服務機制,出臺專項政策支持和傾斜鄉村振興領域。

        在政策和金融支持下,“十三五”時期,我國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涉農信貸實現連續五年增長,截至2020年末,我國全口徑涉農貸款余額超過3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其中,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超過7.7萬億元,同比增長約20%。截至2020年末,銀行網點機構鄉鎮覆蓋率超過96%,銀行基礎金融服務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尤其是在打贏脫貧攻堅等三大攻堅戰過程中,超過9萬億元的金融精準扶貧貸款持續匯入,有效助力貧困地區拔掉窮根。隨著金融系統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涉農信貸規模、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信用環境等均有了較大提升。

        不過,當前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仍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給金融機構服務的積極性和金融支持的可持續性形成挑戰。如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致使融資可得性不夠、金融支持的著力點不清制約服務的可持續性、銀企信息不對稱和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了銀行風險管理難度、農村金融承載力不足制約金融機構網點下沉、抵押物流轉和處置等配套機制不健全導致業務創新難以推廣、融資擔保體系的風險分散功能仍待進一步發揮等。



        、“十四五”時期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提出高質量要求


        2021年2月25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這既是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個標志,也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奔向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為切實做好“十四五”時期農村金融服務工作,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均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銀保監會2021年普惠金融工作會議也提出要高質量服務全面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新時期,銀行等金融機構既要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平穩銜接,又要加快助力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弱項,強產業、促民生,為更宜居的生態環境、更高質高效的農業產業、更富裕富足的農民生活提供服務支持。

        為此,6月4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辦法》,通過定量和定性共十項指標考核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情況,突出金融對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強化考核評估工作的激勵約束作用。其中,定量指標權重75%,包括貸款總量、貸款結構、貸款比重、金融服務和資產質量五類;定性指標權重25%,包括政策實施、制度建設、金融創新、金融環境、外部評價五類,另設加分項、扣分項。

        表1: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指標體系

        2.png

        資料來源:人民銀行、銀保監會


        6月29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局進一步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從加大對八個重點領域的金融資源投入、創新十類金融產品體系、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能力、持續完善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強化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激勵約束等方面提出要求,助力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表2:金融支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內容

        3.png

        資料來源: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監管機構


        從近期兩項重要的監管政策可以看出,未來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一是要創新和精準服務,更加注重提質增效。通過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加大金融資源對糧食種業等基礎領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代鄉村產業體系、農村基礎設施、小農戶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找準金融服務的著力點;創新涉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通過積極開發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農戶信用貸款、專屬貸款等產品和直接融資服務,真正做到供需匹配、服務下沉,推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安全和農民富裕。二是要強化制度建設、組織體系與激勵約束,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提供針對性、系統性的體制機制保障,提升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和金融支持的可持續性。指導銀行建立健全服務鄉村振興的內設機構,優化完善專業化的運行機制;鼓勵銀行在內部資金轉移定價、費用安排、人員配置、權限下放、考核激勵、盡職免責、不良容忍度等方面向鄉村振興金融業務進行政策傾斜。三是要強化金融科技賦能,擴展服務半徑、提升服務效率、完善信用體系,進一步縮小因地域空間和信息不對稱等產生的資金供需缺口,全力推進農村數字普惠金融。



        三、新時期銀行業加快服務鄉村振興的主要舉措


        在監管政策指引和自身下沉服務的需求下,新時期銀行業金融機構需以組織建設為保障、以重點領域和全產業鏈服務為根本、以產品和服務創新適配為利器、以科技支撐和平臺賦能為載體,全力做好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服務,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金融支撐。

        (一)組織為基,內設專業機構和條線,構建多層次服務體系

        要提升銀行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的專業性和可持續性,需在監管引導下加快設立服務鄉村振興的內設機構,完善專業化工作機制,建立專業化人才隊伍,在信貸審批、產品研發、考核激勵、內部資源配置等方面提升專業化水平。

        政策性銀行要堅守政策性金融定位,將扶貧金融事業部調整為鄉村振興部,聚焦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中長期信貸和債券融資等支持。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可設立專門的鄉村振興金融部或在相關部門下單列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條線,立足本行優勢,找準服務定位、創新產品設計、下沉服務重心、延伸服務半徑,保持農村地區尤其是脫貧地區網點基本穩定,支持打造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特色支行或網點。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要強化支農支小定位,充分發揮深耕當地的地緣、人員優勢,優化資金投向,促進金融活水精準流入田間地頭。

        (二)服務為本,聚焦重點領域和產業互聯,實現精準滴灌

        首先,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要牢牢抓住產業這個關鍵點。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產業扶貧起到了重要作用。農業要發達、農村要興旺、農民要富裕,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在發展產業上。因此,在支持糧食、種業、農林牧漁等基礎產業的基礎上,要聚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要滿足鄉村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流通體系、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智慧農業建設、農業科技提升等領域的多樣化融資需求,創新支持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康養、海洋牧場等新產業新業態的有效模式。

        其次,要加強與核心企業協同配合,加大供應鏈金融服務供給力度,更好推動產業聯動。當前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應不止于為農業企業提供啟動資金或應急紓困支持,更應加大供應鏈金融服務供給力度。要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倍增作用,賦能農業供應鏈資金流、商流、物流深度融合,通過助力農業企業做大做強、產業做優做活來真正助力鄉村振興。

        (三)創新為器,完善三農金融產品體系,提升與農業適配度

        第一,要創新涉農主體信用評價模式,為“三農”信貸投貸提供支撐。強化與各部門信息共享溝通,并通過整合產業鏈核心企業上下游經營數據,打造農村金融市場主體信用畫像;發揮農村“熟人社會”優勢,推廣“整村授信、集體守信、個人用信”模式。

        第二,要針對性創新開發多樣化金融產品,適配“三農”發展需求。一是逐步提高信用貸款、首貸占比,積極拓展涉農信貸增信方式。在農村產權確權登記、價值評估、交易流轉和處置變現等配套機制完善基礎上,加快推廣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林權、自然資源產權等抵押融資,大力開展保單、農機具和大棚設施、活體畜禽、圈舍、養殖設施等抵押質押貸款業務,依法合規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農村資產抵質押融資模式。二是開發專屬貸款產品,提升金融服務與農業適配度。聚焦縣域優勢特色產業,創設專屬產品,運用金融產品引導和促進工商資本下鄉,推動縣域三產融合發展;針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點,開發專屬貸款產品;基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的資金需求特點,發展“一次授信、隨借隨還、循環使用”的小額信貸模式。

        第三,要完善“三農”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通過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等方式,籌集資金用于支持基礎設施、污染防治、清潔能源、節水、生態保護、綠色農業等領域。

        第四,要做好城鄉融合發展的綜合金融服務。依法合規開發適應城鄉融合發展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支持縣域打造特色主導產業和各類人員返鄉入鄉創業就業,完善針對農村電商的融資、結算等金融服務。

        (四)科技為舟,線上線下有機融合,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一是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有效整合涉農主體的信用信息,優化風險定價和管控模型,提高客戶識別和信貸投放能力,解決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和信用風險等問題,減少對抵押擔保的依賴,逐步提高發放信用貸款的比重。

        二是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依托5G、智能終端等技術,開發線上服務平臺或移動應用程序,推進全流程數字化的移動展業,支持涉農主體通過線上渠道自主獲取金融服務,打造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服務模式,破解農村偏遠地區網點布局難題。

        三是開展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探索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因地制宜打造惠農利民金融產品與服務。



        四、民生銀行正積極布局,著力打造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品牌


        在此背景下,“十四五”時期,面對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深層次需求,作為小微服務和普惠金融的主力軍,民生銀行正在積極布局,以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為統籌,對重大政策、資源配置方案、風險支持政策、渠道支持政策、創新支持政策等進行決策部署和落實推動,形成強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設立鄉村振興辦公室,圍繞“農業、農村、農民”三個角度著力研究、梳理商業模式,注重對商業模式和特色產品的提煉、總結、復制和推廣;聚焦鄉村振興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客群,全力推進供應鏈核心企業模式、供應鏈數據平臺服務模式、小額線上信用“農貸通”模式;實現客戶分層分類和名單制開發,緊抓新型農村轉型和加強“內循環”中的新業務機會做好強有力的金融服務,精準把握農民需求打造爆款金融產品,積極研發惠農專屬理財產品,創新和優化產品體系;依托“農業大數據+金融大數據+政務大數據”加快構建“三農”數字化金融產品體系,打造開放式惠農綜合服務平臺,著力打造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品牌。

                 
         
        主辦單位:大同市銀行業協會主辦  網址:www.wjcang.cn
        地址:大同市永泰南路桐城中央商務樓9層902室
        郵箱:datong_bankingas@163.com    聯系電話:0352-5351345
        網站備案號:晉ICP備19008915號, 晉公網安備 14020202000181號


        機關/事業單位標識
        www.dt12345.cn

        亚洲国产第一页|色综久久综合桃花网国产|国产不卡a国内|久久精品呦女暗网

            1. <track id="29g50"></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