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飛:構建開放型數字人民幣生態 加快推進數字人民幣體系的標準化建設
信息來源:本站 ‖ 發稿作者:管理員
‖ 發布時間:2022年09月09日 ‖ 查看2508次
9月8日,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出席第二屆中國(北京)數字金融論壇并講話。范一飛表示,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匯聚創新力量:規范與開放”,這既是推動數字金融創新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做好數字人民幣工作的基本遵循。 回顧過去幾年,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和有力抓手。數字人民幣在北京冬奧會舞臺上實現了精彩亮相,全新升級的數字人民幣APP在各大應用市場正式上架,軟硬件錢包成功落地,智能合約、無障礙適老化產品等取得重大進展,多層次產品體系初步形成,有力支撐了試點地區的場景探索。
范一飛談到,在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過程中,我們始終重視創新與安全的辯證關系,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大局的目標,堅持人民性、市場化和法治化原則,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推動數字人民幣工作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在市場應用和技術創新中不斷深化發展,行穩致遠。
他具體談了三點體會:
第一,關于數字人民幣生態發展。
“對于我國這樣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地區發展差異較大的經濟體,要讓數字人民幣充分普惠、可得,最優選擇就是構建開放型數字人民幣生態!狈兑伙w認為,目前,我們在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實踐證明,“雙層運營”架構是構建開放型數字人民幣生態的最優方案,也被各國央行廣泛借鑒。
他談到,需要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機制,注重市場經濟中的制度安排,推動形成兼顧各方的利益平衡與商業激勵機制,持續調動各方積極性,保持我國在央行數字貨幣領域的先發優勢。此外,要在尊重市場規律、市場主體的基礎上,更好發揮央行的作用,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發展方向,用法治規范市場行為。
“數字人民幣和傳統支付方式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個性,不能完全照搬實物現金和電子支付那一套,我在多個場合都提到過‘該打破的打破,該約束的約束’!狈兑伙w表示。
此外,他認為,分散決策、風險分擔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制度安排,與激勵機制相輔相成。數字人民幣要運用好這個規則,在“雙層運營”架構下堅持權責對等,一方面強化激勵約束,避免權責不對稱引發的各類機構行為扭曲和低效,另一方面還要實現自主決策、自擔風險,提升數字人民幣生態的穩健性。
第二,關于數字人民幣創新應用。
數字人民幣作為央行貨幣支付體系的重大創新和升級,在技術和業務模式上都有很大的調整,一個突出方面就是可編程性,通過加載智能合約實現定制化支付。
在范一飛看來,數字人民幣在此方面具有突出優勢,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已在消費紅包、政府補貼、零售營銷、預付資金管理等領域成功應用,取得良好效果。
他同時提醒,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在具體推進過程中,要在支撐數字經濟發展、服務營商環境建設和提升數字化治理能力方面切實發揮作用;要堅持開放包容、公平競爭,要在央行中心化管理和“雙層運營”架構的原則下統籌推進,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壁壘;要注意制度銜接和剩余風險防范!靶录夹g應用有助于解決現實難題,但是智能合約并不能消除各行業的原生風險,要加強與相關行業管理部門和司法部門的溝通協調,共同探討業務剩余風險管理問題!狈兑伙w提示。
第三,關于統一受理標準。
范一飛談到,貨幣體系作為市場經濟的基石,標準的統一尤為關鍵。在移動支付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更加需要打破支付工具之間的壁壘,提升資金管理效率和消費者支付體驗。數字人民幣作為央行向人民群眾提供的公共產品,要體現人民性,讓使用更方便快捷。
“在推進數字人民幣生態建設方面,受理環境和應用場景拓展亟待破局,其中標準的統一和規范是關鍵所在!狈兑伙w表示,要從信息交互、業務流程、技術規范等維度加快推進數字人民幣體系的標準化建設。 具體來講,要推動數字身份、報文規范、二維碼制、藍牙和NFC等方面規范和標準的統一,實現數字人民幣體系與傳統電子支付工具的互聯互通,讓消費者可以“一碼通掃”,商戶也不用增加成本即可支持各類支付工具。此外,為避免用戶信息泄露,消除數據安全隱患,也需要統籌組織各方對相關技術進行升級加固,提升安全防護水平,保障支付的安全便捷。 |